【中国纪检监察报】新时代纪检监察系统先进典范群像 不负铿锵誓言

中欧体育

廉政案例
【中国纪检监察报】新时代纪检监察系统先进典范群像 不负铿锵誓言
泉源:安徽纪检监察网 时间:2023/10/13

2018年6月 ,李夏(左五)在安徽省绩溪县长安镇大源村核实受灾情形 。(资料图片)

2023年3月 ,魏国权(中)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得荣县瓦卡镇农田边相识惠农政策落真相形 。(资料图片)

2022年5月 ,周莹(右一)与同志们一起研究梳理专案证据情形 。(资料图片)

2022年12月 ,李志军(左二)主持案件总结剖析会 。(资料图片)

新时代以来 ,宽大纪检监察干部切记重托、幸不辱命 ,经受住重大磨练 ,作出了主要孝顺 ,涌现出一批先进人物 ,集中展现了可亲可敬可信的优异形象 。

新时代纪检监察系统先进典范事迹首场报告会10月12日在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机关举行 。他们中 ,有恒久同糜烂分子面扑面较量的审查视察“尖兵” ,有“缺氧不缺精神”的雪域高原政治生态“护林员” ,有在下层一线拼搏奋战献着名贵生命的时代楷模 ,也有驻足派驻监视职责练就硬脊梁、铁肩膀、真本事的忠诚卫士 。他们冲锋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糜烂斗争一线 ,既忠诚于党、勇挑重担 ,敢于善于斗争 ,又纪律严正、自身过硬 ,以现实验动践行了忠诚清洁继续 。

以酷热的为民情怀誊写通俗中的伟大

已往四年里 ,安徽省宣都会广播电视台记者鲍璐多次讲述这个爆发在炎天 ,却被铭刻于每个四序的采访故事 。

故事的主人翁名叫李夏 ,生前是安徽省绩溪县荆州乡党委委员、纪委书记 ,县监委派出荆州乡监察专员 。2019年8月10日 ,超强台风“利奇马”席卷荆州乡 ,倾注而下的泥石流瞬间卷走了奋战在抗洪抢险一线的李夏 ,年轻的生命永远定格在33岁的炎天 。2020年12月3日 ,党中央决议追授李夏同志“天下优异共产党员”称呼 。

“遗体找到的那一天 ,由于蹊径阻断 ,乡亲们用担架抬着李夏的遗体 ,沿着崎岖湿滑的山路走出去 。每一步 ,各人都走得战战兢兢 ,生怕惊扰了他疲劳的身躯 。”鲍璐动情地说 ,各人之以是云云悲恸 ,是由于每小我私家的心里 ,都想着、念着李夏的好 。

从2011年到2019年 ,李夏在绩溪事情了九个年头 。早先 ,各人担心 ,这个城里来的小伙子 ,在农村待得住、干得长吗?徐徐地 ,李夏的体现让他们另眼相看:山上突发林火 ,他冲锋在前扑火救援 ;村里遭受汛情 ,他没日没夜转移群众 ;为了利便老乡随时找到自己 ,他把手机号码贴进了群众家里 。

巍巍徽岭 ,五里差别音 。走村入户多了 ,身为外地人的李夏逐步听懂了外地土话 ,掌握了和群众谈心的钥匙 。“跟群众打交道最惬意 ,做事有劲” ,这是李夏常说的一句话 ;而“有事情 ,找李夏” ,早已成为外地群众的口头禅 。

纪检监察事情干的是“冒监犯”的活 。在一次次解决群众来信来会见题中 ,在一次次排查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糜烂问题线索中 ,在一次次审查视察、加入巡察事情中 ,李夏用恪尽职守、敢于继续的现实验动 ,赢得干部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

担当长安镇纪委副书记时代 ,针对镇头村党总支书记陈承兵在三年前村“两委”换届选举中“拉票”的问题反应 ,李夏在网络证据的同时 ,拿着换届纪律等质料一次次登门造访 ,前后历经10多次“交锋” ,终于翻开了老陈的“心门” 。因违反组织纪律受到党纪处分并被免职 ,陈承兵心折口服:“李夏给我上了一堂很好的党课 。”

让李夏把门槛“踏破”的 ,尚有荆州乡方家湾村原党支部书记程本祥 。其时 ,程本祥因违纪受随处分 ,但拒不退还多领的1万多元人为等用度 。初来荆州乡的李夏 ,面临比自己年长二三十岁的程本祥 ,通过一次又一次接触、一次又一次相同 ,终于说服了老程 。李夏罹难那天 ,听闻凶讯的程本祥冒雨赶到现场 ,和许许多多自觉赶来的群众一起睁开搜救:“我尚有许多话想和李夏说 。”

李夏牺牲后 ,家人过来料理遗物 。几件洗得泛白的衣服、从原单位带来的水壶脸盆、几盒没有吃完的胃药 ,险些是他留下的所有生涯资料 。直到谁人时间 ,母亲才从两张照片里深深感受到了儿子事情的艰辛 。这两张照片 ,一张拍下的是李夏在一次救火中被石头砸得乌青的腿 ,另一张纪录着李夏光着脚坐在村民家门口核实灾情 。

“初心不因来路遥远而改变 ,使命不因风雨崎岖而淡忘 。”这是李夏的微信署名 ,也是他短暂但绚烂青春的写照 。

以强有力的政治监视守护雪域高原

个子不高 ,肤色黝黑 ,一口浓郁的四川通俗话……这是记者眼中的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得荣县委常委 ,县纪委书记、监委主任魏国权 。

甘孜在藏语中为“皎洁漂亮”之意 。地处四川西部、青藏高原东南面的甘孜州 ,地广人稀 ,平均海拔3500米 ,是国家“三江源”和川西北生态树模区的主要组成部分 。严酷的自然情形、艰辛的生涯条件磨砺了魏国权坚贞不拔的意志 ,从巴塘到得荣 ,他始终坚持从政治上看问题、抓事情 ,以强有力的政治监视守护雪域高原 。

魏国权始终记得 ,2021年11月29日 ,听闻金沙江拉哇水电站乐成实现大江截流新闻时的喜悦和激动:“作为纪检监察干部 ,能为这一重大项目建设保驾护航 ,倍感责任重大、使命庆幸 。”

拉哇水电站是党中央体贴支持甘孜州经济社会生长的重大项目 ,这一外地干部群众翘首以盼的民生工程 ,却被一些人盯上 ,想要借项目开发挣快钱、挣陋规 。2017年4月 ,巴塘县拉哇村个体党员、村组干部多次组织村民以堵路、拦车、阻工、威胁和强迫生意等方法滋扰施工 ,造成卑劣影响 。

接到问题线索后 ,巴塘县纪委连忙建设专案组 ,由魏国权担当组长 。从线索处置惩罚到摸排相识再到视察取证 ,他逐一把关 ,丝绝不敢掉以轻心 。有个体当事人放出狠话:“你一个外地干部 ,少管闲事 ,不然小心料理你 。”威胁电话甚至打给了魏国权的家人 。

高原缺氧 ,但不缺精神 。面临吓唬 ,魏国权没有退让 ,而是慰藉组员们“有事我顶着” 。专案组扫除万难 ,用不到一个月时间便查清了村组干部违纪违法事实 。有人问他 ,面临威胁吓唬 ,你怕不怕?魏国权斩钉截铁地回覆:“有什么好怕的?党就是我们最大的靠山和底气!”

这是一场必需打赢打好的硬仗 。2018年4月 ,在掌握巴塘县某乡党委书记涉嫌贪污扶贫资金问题线索后 ,魏国权连忙组织专人开展摸排核查 ,战胜涉案人数多、任职时间长、取证难度大、讨情滋扰多等倒运因素 ,在蛛丝马迹中找到了突破口 。

“我就不信这个邪 ,没有啃不下的‘硬骨头’ 。”魏国权带着专案组 ,下云南、进西藏、赴成都、到雅安 ,先后辗转七千多公里 ,翻越了7座海拔四千多米的雪山 ,到相关涉案所在视察取证 。经由3个月的一连奋战 ,逐一查清了14名涉案党员干部违纪违法事实 ,涉及的惠民款子也所有被追回 。

出川、进滇、入藏 ,山高路远、高寒缺氧 ,每次翻山越岭都是对身体的极限挑战 ,每一次走访群众、每一次视察取证 ,都要翻山越岭、骑马徒步 。有时为了核查一条问题线索 ,需要在泥泞的盘山公路上奔忙一天 ,入冬出行更是时常有生命危险 。

“历程虽然曲折 ,路途也很艰辛 ,但看到农牧民群众接到惠民款时脸上洋溢的笑容 ,我的自豪感、幸福感油然而生 。”魏国权告诉记者 。

对事情无怨无悔 ,对家人却心怀愧疚 。魏国权永远忘不了 ,有一年炎天 ,年近七旬的母亲只身一人辗转三天、行程近七百公里到巴塘看他 。其时 ,正处于案件突破的要害阶段 ,母亲见他事情忙 ,没住几天 ,也没说上几句话 ,就一小我私家默默地回去了 。母亲临行嘱托:“儿啊 ,在外要照顾好自己 ,可不要累坏了身体 ,想阿妈的时间 ,就回家看看 。”

海拔再高 ,高不过信仰 ;征途再远 ,远不过追求 。20年的坚守 ,魏国权用脚步丈量雪域高原 ,用行动践行纪检监察干部的忠诚清洁继续 。

以锲而不舍的韧劲推进反糜烂斗争

自2008年进入上海市纪委以来 ,历经差别岗位的磨炼磨砺 ,周莹从一名纪检新人 ,逐步生长为奋战在审查视察一线的战士 ,现为市纪委监委纪检监察干部监视室主任 。

“她恒久奋战在审查视察一线 ,加入核办了一批有影响的大案要案 ,骨子里有股不平输的韧劲 。”同事说 ,在办案职员少、办案使命重的情形下 ,周莹在综合、外调、内审等多个战线勇挑重担 ,那里有急难险重使命 ,那里就有她攻坚奋战的身影 。

2022年春节前夕 ,在核办某主要案件时 ,周莹和同事遇到了久攻不下的涉案职员 。这名涉案职员因涉恶犯法 ,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八年 ,但服刑四年来始终拒不认罪悔罪 。

“作为案件的主要行贿人之一 ,我们需要他配合交接行贿事实 。然而 ,在之前的提审中 ,他绝不相信组织 ,拒绝配合视察 ,对所有问题一概回覆不熟悉、不知道 。”周莹记得 ,第一次谈话便体会到该案的棘手 ,对方体现出强烈的抵触和不配合 ,让她和同事吃了“闭门羹” 。

依附锲而不舍的韧劲 ,周莹和同事多方网络信息 ,团结谈话工具的特点和履历 ,一直调解完善谈话计划 ,增强头脑政治事情 ,耐心讲政策、析利弊 。逐步地 ,谈话工具的态度有所转变 ,不再否定熟悉涉案干部 ,可一讲到要害问题 ,就推说时间长了记不清 ,被点破后索性两手一摊:“你们直接定我罪吧 ,多判几年也无所谓 。”

只管谈话工具态度重复 ,周莹却丝毫没有松开斗争意志、摇动必胜信心 。除夕当天 ,在各人配合起劲下 ,这名谈话工具不但如实供述了巨额行贿事实 ,还自动交接了组织尚不掌握的相关情形 。

“记得在走出牢狱大门的那一刻 ,各人的心情久久不可清静 。我向同事感伤道 ,这就是清静年月的浴血奋战!”周莹回忆说 。

周莹始终切记 ,办案不是要把人推到组织的对立面 ,而是坚持“惩前毖后 ,治病救人” ,实现政治效果、纪法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

今年年头 ,周莹接到使命 ,对一名市管正职干部立案审查视察 。留置初期 ,这名干部深知自身问题严重 ,随处设防 ,谈问题避重就轻、说或许不讲详细 ,妄想以“软对抗”应对视察 。为了让其正视过失、唤回初心 ,周莹和同事在对其过失心态严肃品评、过失行为追查究竟的同时 ,把组织温度体现在“同志式”谈话中 。

“在他孩子生日那天 ,我们端着面条走进谈话室陪他进餐 ,勉励他正视现实 ,做一个勇于面临过失的父亲 。”周莹举例说 ,这名一直故作镇静的留置工具 ,那一刻什么也没说 ,只是拼命地往嘴里扒面条 ,“但在抹嘴的时间 ,纸巾照旧不经意地掠过了眼角……”

到市纪委事情的第一天 ,室向导语重心长地为周莹上了第一课:“纪检监察干部必需敢于坚持原则、敢于动真碰硬 。”这句话 ,激励和推动着周莹在反糜烂斗争一线勇猛前行 。

以严于律己的作风做好新时代“打铁人”

清正清廉是纪检监察干部的立身之本 ,也是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底气所在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应急管理部纪检监察组一室主任李志军 ,即是敢继续善作为、自身正自身硬的典范 。

应急管理部作为中央和国家机关部分 ,肩负着提防化解重大清静危害的主要职责 ,在落实“两个维护”中走在第一方阵 。怎样推动政治监视详细化、精准化、常态化 ,是李志军和同事思索最多的问题 。

消防救援步队是李志军所在室监视联系的主要工具 。近年来 ,消防救援步队先后有50多名下层大队长被查处或留置 。江苏响水天嘉宜化工有限公司“3·21”特殊重大爆炸事故、福建省泉州市欣佳旅馆“3·7”坍塌事故 ,都袒露出外地消防救援大队主官玩忽职守、以权术私等严重问题 。

“消防救援步队使命神圣 ,救民于水火、助民于危难、给人民以力量 ,但步队中少数向导干部违法乱纪 ,给这支步队抹了黑、让群众寒了心 。”李志军先容 ,消防救援步队刚转隶时 ,室里吸收了不少信访举报 ,这些既是梳理问题的“线头” ,也是反应政治生态的“晴雨表” 。

为解决“雾里看花”“底数不清”等问题 ,李志军和同事集中3个月调研 ,通过以线索看人、以人看人、以事看人、以数据看人、以案看人、以文化看人等“六看”方法开展政治生态“画像” 。

几年来 ,他们走深山、过草地 ,到过大兴安岭森林要地、百里无人烟、半年雪封路的“奇乾中队” ;爬高山、走雪路 ,顶着严寒缺氧 ,到过条件最艰辛、海拔近4000米的西藏下层队站……既深入下层 ,又着眼系统 ,既围绕下层步队从严治党、年轻干部教育管理监视等开展蹲点调研、“穿透式”调研 ,又针对各级“一把手”管党治党责任缺失、政绩观保存误差、重使用轻监视等问题开展监视 ;既聚焦消防系统收送红包礼金、消防装备采购、消防执法糜烂等多个领域开展专项整治 ,又到发案的相关总队团结案件剖析 ,推动开展以案促改 ,以“小切口”发动“大整治” 。

纪检监察干部要做好“打铁人” ,条件条件是做“铁打的人” ,让党和人民付与的权力不被滥用、惩恶扬善的利剑永不蒙尘 。李志军格外注重掌握好与监视工具来往的界线 ,做到有礼有节、不卑不亢 。有个体支属希望他资助打招呼 ,或是为了谋一份事情 ,或是为了做生意中个标 ,都被他拒绝 。

“只有自身腰杆硬了 ,才华去监视别人 。”多年下来 ,李志军的社交圈窄了 ,但监视执纪问责的底气更足了 ,对党效忠尽责的天地更宽了 。

模范就是力量 。新时代新征程 ,宽大纪检监察干部要以加入主题教育、教育整理为契机 ,自觉向身边模范对标学习 ,一连引发做事创业热情和动力 ,真正做到忠诚清洁继续、敢于善于斗争 ,为推动周全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糜烂斗争向纵深生长作出孝顺 。

网站地图